熱門AI職缺背後,你看清楚真相了嗎?

熱門AI職缺背後,你看清楚真相了嗎?
學習

熱門AI職缺背後,你看清楚真相了嗎?

Joyce平時有訂閱數位學習與數位雜誌的習慣,偶爾看到一些好文章,會用來分享自身的觀察。

近期讀完一篇來自經理人平台2023/07/26發布的文章《AI 相關職缺達 2.6 萬個,就連台積電也搶著要!點名「7 類人才」最受重視》,發覺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,AI職缺熱起來,五大行業占了八成。
連台積電近期也積極招募AI人才,來推動半導體智慧製造流程優化。台積電強調,他們重視有最新AI科技應用經驗的人,特別是熟悉以下 7 種技術的人才,包括:

◆ 自主監督學習(Self-supervised learning)
◆ 注意力機制模型(Attention mechanism model)
◆ 零樣本學習(Zero-Shot Learning)
◆ 強化學習 (Reinforcement learning)
◆ 對比學習(Contrastive Learning)
◆ 圖神經網路(Graph Neural Networks)
◆ 生成對抗網路(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)

Joyce想以觀察台灣就業市場長達20年時間,跟各位分享一些真相。
看似熱門的工作,小心自己從天堂落入地獄!

1. 你待的是關鍵部門或引擎單位,還是少數職位?

職缺總是需才孔亟,工作雖好找,但未來發展空間能有多大,尚待討論?引擎部門人雖多但升遷相對有望,少數職位則相對受到限制。

2. 你有一顆持續精進學習的心嗎?

畢竟這是一門需要持續精進的領域,然而這也是一項可以透過自學達到目標的領域,代表著競爭者不再是本科系人才,還有更多嚮往此領域的人才。

3. 熱門工作的薪資行情有跟著大好嗎?

未必,熱門工作越多通常代表薪資行情難以大幅提升,畢竟從業者眾多,不過好處是人選可以在正職之外,找到兼職工作。

4. 職涯高度可以爬到哪裡呢?

工程類別職位多以年輕職位為主,當職涯爬到一定高度,頂多做到Sr. Lead或是專案經理,接下來反而是管理職工作。需評估的是,你適合當技術職還是管理職?

5. 如果不想做技術,未來還有哪些出路?

除了技術職與管理職,還可以轉做業務相關,從事BD、pre-sales、after service等工作。

除此之外,也務必記住以下三點喔!

1. 求職可以隨從,但要避免盲從

避免一頭熱,也就是看到職缺很多,就要跟著下去玩。32歲以下可能還可以玩幾年,等到35歲才發現這類工作不適合自己,想要轉職(轉彎)不翻車,難度會變得很高。

2. 昨日才喊流行,今日可能落伍

OpenAI每日燒掉70萬美元(等於2100萬台幣),如果沒有金主持續投資,2024年將面臨破產命運。OpenAI都會如此,其他資本不夠雄厚的企業呢?對個人的隱藏危機?

3. 工作樂在其中,自我找到熱情

傾聽自己的身體,因為它是人體最大的學習器官。
身體動作包含Contract(縮)例如穩定、僵固、頑固、限制等,以及Expand(伸),例如圓融、鬆軟、彈性、接受等。兩種都要具備,才能在環境變遷、物換星移的情況下自己也跟著調整。

是Joyce上了全人本我(Ontological)體驗課程學到的,哈哈,現學現用。